分支机构 Branch organization

骨研院介绍

日期:2022-01-13 作者: 点击次数: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于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政府共建重点学科;2000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以优秀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验收,2007年再次成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进入国家特色重点学科经费资助项目,2013年进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自2016年起,在国家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何伟教授带领下,该学科于2017年同所在中医学一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创建于1985年,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依托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创建于1993年,是大学直属医疗与科研机构,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2018年2月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2021年5月9日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更名为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点。中医骨伤科是医院的龙头专科,是广东省重点专科、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拥有广东省名中医2人,省名中医师承指导老师2人,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2人。

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已纳入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骨伤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36年发展,历史沿革清晰,发展方向明确,专科分工明确,临床优势突出。具体体现在:①平台建设成熟:成立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明确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中医药在骨伤科手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为建设重点,开展中医骨伤疾病的现代化研究。② 学术影响突出:作为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牵头单位、协作组组长单位,主持或参与制定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4项、诊疗指南2项,学术影响力突出。③ 科研成果丰硕: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主编专著、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专利共18项。④ 人才结构合理:现有各类人才80人,中、高级职称占77.5%,其中博士27人,硕士36人。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48人。⑤地域优势明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服务面广。

目前,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以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中医药在骨伤科手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为重点,通过多学科的密切合作与交叉,打造具有创新和转化能力的科研与技术平台。现将研究院具体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列举如下:

一、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患者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 ”是多数ONFH患者在未经治疗的自然病理转归过程。本研究方向包括ONFH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涉及ONFH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重点发挥本学科在诊断和中医药治疗方面的优势。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何伟教授、主任中医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硏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保髋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保髋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循环与骨坏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伟教授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专注于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创新提出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新概念、诊断标准,提高了股骨头坏死诊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系列中西医结合保髋新技术,显著提高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完成治疗股骨头坏死中药新药“通络生骨胶囊”的研究与开发并成功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国内首个股骨头坏死保髋病区,并建立关节骨科数据库。2018年牵头成立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截至目前已有70家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医疗机构加盟,学术影响力辐射全国。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主编专著、教材6部,主译骨外科经典名著《Surgery of the Hip》,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股骨头坏死相关专题演讲,并先后到全国20多省市100多家省、市级医院指导手术。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魏秋实副主任中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专注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研究基础。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副主编《中医学与周易》1部,参编《成人髋关节外科学之保髋手术学》、《髋关节外科学》、《ASMBR代谢性骨病与骨矿盐代谢障碍学》、《儿童与青少年髋关节学》译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影响因子累计113.048,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492。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股骨颈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的数字化实验与临床研究”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一项(编号:2018-1-042;排名第3)。主持的“活血通络法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度中医药优秀青年学者科技成果汇编》。

二、骨质疏松症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本方向的研究只要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重点在于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规范化研究及其应用推广。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黄宏兴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教科科长、规培办主任、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出脾肾-肌骨-线粒体学说,在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相关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等53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曾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医德风范--2020卓越成就”荣誉称号、中国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和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和“创新团队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万雷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青年好医生,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和青年英才培养对象,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培师承导师。长期从事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开展了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协助撰写并发布国内首个《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专家共识》,协助制定并发布广东省中医药团体标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痿)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相关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批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并获第八届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HOMA)奖“杰出青年学者奖”。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张志海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刘庆思教授,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长期从事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专利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共9名。

三、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是指关节、脊柱的退行性疾病,如髋、膝、肩、踝、肘关节炎,脊柱小关节紊乱/退变、腰椎/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颈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膝关节半月板退行性变,肩袖退行性变等退行性疾病。本方向主要为中医药防治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包含膝骨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运动医学类退行性疾病。

本方向(膝骨关节炎)学术带头人为张庆文主任中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主任,师从袁浩教授、何伟教授从事以股骨头坏死为主的髋、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协助何伟教授提出、完善“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理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及儿童股骨头坏死、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骺滑脱、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熟练掌握股骨头内微创打压支撑植骨术、股骨头内打压植骨加带血管骨瓣移植术、骨盆截骨术、股骨截骨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等保髋、保膝矫形手术,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肩关节、肘关节置换手术,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关节镜手术。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50余篇,近3年以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6篇(总 IF=19.674),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级科技奖励2项。

本方向(运动医学类退行性疾病)学术带头人魏合伟主任中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擅长诊治各种运动损伤、骨关节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擅长用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部位的运动损伤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3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国家级和厅局级等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接受《中国中医药报》、《信息时报》等媒体关于运动医学方面的访谈和约稿。

本方向(脊柱退行性疾病)学术带头人李颖主任中医师,是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佛山市创新领军人才。参与制定我国《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专家共识》。熟练开展各类脊柱手术,擅长脊柱各种微创手术,特别在脊柱内镜方面有一定建树获得了内镜微创医师证及开展指导下完成四级脊柱内镜诊疗技术证书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颈肩腰腿痛病、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椎体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采用棍点治疗颈肩腰腿有独特的手法和理念,积极创建专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海外研究生等,承担科室科研临床工作,建立专科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所在的科室先后成为市、省重点专科;主持各项继续教育项目。2012至2020期间,一共主持开展多项继续教育项目,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9项和市级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6篇,EI3篇。多次获邀在国内多地进行专业学术演讲。

四、中医药在骨伤科手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骨科加速康复是一种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围手术期全程一体化管理,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对围手术期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优化整合,以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的管理理念。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医药在骨伤科手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罗毅文主任中医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主编。 罗毅文主任中医师为“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主要制定者之一。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促进损伤修复”,“中医手法整治骨折脱位”及“中医药在骨折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等。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目前主持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开放基金重点项目“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的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SCI4篇(总IF大于15),主编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培养研究生10人,在读2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系列研究”曾荣获200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陈雷雷副主任中医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7-2019年岭南医学中心PI,202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优秀医疗柔性援藏人才。University hospital of Western Ontario、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访问学者。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专家何伟教授,长期致力于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等髋、膝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从股骨头坏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微观影像学、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对股骨头坏死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围塌陷期”及中医药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所参与的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参译临床专著2部,参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共9项,获资助经费300余万,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面上项目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1人,协助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医院最新动态